在地大物博的中国,有着这么一群匠人。他们为自己的认定的事物,倾注一生。
	一件家具,百颗匠心凝聚!
	  “当代鲁班”痴迷榫卯文化
	
 
	 
	无需借助钢钉、胶水,中国古建筑能稳固存在的奥秘就在于榫卯。王震华继承了鲁班榫卯技艺,拒绝浮夸,默默坚持。与世隔绝5年,历经50万道工序,打磨7000余个配件,*小零件仅有2毫米,20000多个小时的孤独死磕,6万公里路的往返,披星戴月。
	 
	王震华靠着自己的执着,打造出让世人眼前一亮的微缩天坛祈年殿景观,重现了全榫卯结构的微缩天坛祈年殿,让古人的智慧重获新生,让榫卯技艺重现光辉。
	 
	凸为榫,凹是卯,两块木头就能达到“天衣无缝”的效果。退休后的老王不想和其他同龄人一样,打麻将养老。所以,小时候的木痴梦在50多岁时被唤起。他决定从头开始自学,用全榫卯结构,微缩营造法来还原建筑。
	每天工作10个小时,一年只休息10天,整整五年时间没有收入,几乎对家里不管不顾。王震华成就了他的不可思议和非常人的五年。
	 
	他是犟人,更是了不起的匠人。
	 
	一件家具,百颗匠心凝聚!
	 
	爱漆如命的叛逆大叔
	 
	都说出名要趁早,1955年出生的甘而可,直到33岁才开始青春期的叛逆。丢下工艺研究所的铁饭碗,决定下海经商。直到1999,甘而可关掉了收入颇丰的店面,做了一个人生中*重要的决定,尝试去钻研和恢复传统的漆器工艺。
	 
	没有样本参考,只有少得可怜的文字记载,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,这条路能否能走通。
	 
	但甘而可相信,选择很重要,一路走下去,绝对不回头。
	 
	从小木匠到徽州漆器髹饰技艺**级传承人,甘而可坚守了整整四十年,只为了心中的那份期待,让源于中国的漆器重新惊艳世界 。
	 
	从反复尝试,到恢复犀皮漆工艺,做出第一件满意的作品。甘而可用了10年。2011年,他制作的犀皮漆器作品,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。
	其实在我们的家具业中
	 
	也不乏有这么一群人,
	 
	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事业,
	 
	认真地把自己所热爱的事物
	 
	做好做足
	 
	他们用自己手头上十几年的工艺
	 
	打造出一件件精美的家具
	 
	用自己的汗水 
	 
	满足每一位客户的要求
	 
	给客户营造一个美丽舒适的家居环境
	 
	 
	 
	 
	这是一群匠人
	 
	一群在普通岗位
	 
	专注做好每一件家具的匠人
	 
	正是他们这种兢兢业业、不辞辛苦、艰苦付出
	 
	用执着与坚守
	 
	才能够让生产出来的家具
	 
	驻扎在每一位客户心中。
	
 
	秉承着*初的心态,
	 
	坚持着对工艺和品质极尽苛刻的考究,
	 
	都是为了让每一件家具
	 
	都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。